新闻中心

2023充电桩行业发展现状机遇分析 超级充换电技术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千亿元

伴随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内充电桩市场逐渐形成了以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为主的充电桩网络。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聚焦于此,充电市场格局正在悄然生变。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充电桩如同智能手机刚刚普及之时的充电器,不仅充电速度较慢,使用的故障率、易用性也同现在的产品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这同用户在整车使用过程形成了割裂感。
随着充电功率的提高,高功率设备的技术门槛以及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欧阳明高表示,第三方建立通用的超充系统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对于大多数中小厂家需要有共享的充电系统。
市场的持续火热,吸引了大量企业涌入充电赛道。不过,当前市场的“车、充”二维模式正在面临挑战。由于对充电便利度、续航里程的顾虑,目前许多用户在购买新能源车时选择了插电混动车型。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和能链智电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电动汽车用户充电行为白皮书》显示,由于大部分用户对充电时长较为敏感,有96%的用户选择快充桩进行充电,选择慢充桩的用户较低为4%。
综合考虑充电时长、停车收费等因素,大切率充电设施更符合用户使用偏好。30kw以下充电设施建设占比为24%,用户使用占比仅为2%。120kw~210kw充电设施建设占比为52%,用户使用占比达65%。相较于2021年,超过270kw的超大功率充电桩,建设及用户使用占比均有较大提升。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2023充电桩行业发展现状机遇分析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发展,充电桩作为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力支持以及城市环保要求的提高,使得充电桩行业在中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根据IFIND数据,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同比增长67%,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4513万辆。根据我国2025年实现车桩比2∶1的规划,预计2025年充电桩数量将达到2257万台,较2022年增加1305万台。
2023年,各行各业都正经历着疫后的经济复苏,充电桩行业也不例外。
以特来电为例,数据显示,2019-2021年,特来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收入波动增长,生产经营快速发展。2019-2022年,特来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整体尚处于亏损状态,特来电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的盈利能力有待加强,实现盈利还需努力提升特来电充电桩的使用率。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截至7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超692万台,同比增加74.1%。同时,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也要看到,新能源汽车充电依然面临着挑战:部分公共充电桩位置查找难、故障率高、充电车位常被占用;高速服务区节假日充电排队时间长;一些老旧小区停车位紧张、电力容量不足、安装私桩比较困难等。
除了壳牌、BP(英国石油公司)等国际油气巨头,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也在加码布局。据券商机构预测,全球充电桩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充电桩市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新能源动力系统与交通电动化专家欧阳明高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充电。
充换电行业将面临车网互动,超级充换电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巨大的机遇,需要新的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整合、技术链整合。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千亿元规模,这将是未来2~3年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充电桩行业报告对中国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充电桩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